过去几年,酸奶行业整体承压,但吾岛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逆势增长,每年销售额翻倍。据报道,2024年,吾岛销售额已达到5亿,今年也有更高目标。
吾岛酸奶持续创新的秘诀,是供应链。创始人王炜建对供应链和生产设备有极致的要求,并且在扩建“面向未来的工厂”。本话题我们将一起探讨,供应链如何成为产品研发创新的根本驱动力。
2025年5月8日,康诺食品乳品集团&吾岛希腊酸奶创始人兼CEO王炜建,于FBIF2025乳品创新分论坛,进行了题为《工厂技术创新,是产品研发的根本驱动力》的演讲。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工厂技术创新,是产品研发的根本驱动力》。为什么讲这个线年开始我重新做乳品的时候,就有了很多感触。当时我有很多想法,想做这个,想做那个,但每次去和工厂沟通的时候,对方总会告诉你:“你这个做不了”“那个也做不了”“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
你会感觉很困惑——我这么多新鲜的想法、创意灵感,为什么在工厂端似乎什么都落不了地?而这种困惑,实际上也是我们后面这几年不断推进工厂端技术能力升级的初衷。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乳品行业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这种下滑态势可能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也原因是其他饮料品类,比如限制酸奶、果汁饮料、茶饮等,不断从乳品市场中争夺走一部分客户,导致我们整个行业长期处在连续下滑的状态。然而,我们公司这几年却实现了持续增长。
小气候。我一直和团队强调,我们实际上是在一个“小气候”中发展。在整个乳品行业数千亿规模的庞大市场中,我们所专注的领域相对非常狭窄,比如希腊酸奶浓稠型滤乳清产品,这在整个乳品赛道中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板块。因此,我们称其为“小气候”,目前这个小气候还没有受到大环境的明显影响。
小体量。其次,我们增长的基础是“小体量”。这种增长是在体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实现的。我们内部经常讨论,如果放在蒙牛、伊利等头部企业,我们这样的体量可能都会被砍掉,因为规模太小、体量太小。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实现了这几年的增长。
我们公司的创业历程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我本人是在1997年开启创业之路的。这是我们康诺食品乳品工厂在1997年创立之初第一次年会时拍摄的照片。而另一张照片,是在2020年我到北京后,重新注册了北京吾岛新公司,以“吾岛”为品牌,那是2020年底,公司仅有十几名员工时拍摄的。
这其实就是我们公司大致的发展脉络。早在1997年,我就创立了一家乳品公司,当时主要生产鲜奶,后来又开始生产酸奶,主要面向河北邯郸及周边几个城市的市场,开展鲜奶、酸奶的入户配送业务。
这个生意一做就是十几年,期间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在1997年创立公司后,1999年就出国留学了。留学归来,我又花了将近七八年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爱好,玩极限运动。直到2016、2017年,我才重新再回到公司,开始重新经营这家公司。
当时,河北政府鼓励乳企扩大规模,要求我们建一个日处理300吨的工厂。但我们当时的产能只有每天十几吨到二十吨,建这么大的工厂显然不现实,投资也太大,大概需要两个多亿。经过考察,我决定建一个与众不同的工厂,走差异化路线,从设计开始就强调模块化,生产差异化的产品。
当时,我们围绕希腊酸奶这一产品,在老工厂旁边又购置了130亩土地,新建工厂专注于希腊酸奶的生产,从设计到建设都围绕这一核心产品展开。从2017年开始建设,到2020年新工厂正式投产,之后的2021年到2024年,我们持续投入了4.2亿元左右。工厂的产能从最初的100多吨提升到今年5月投产后的500吨以上。在希腊酸奶这一细分领域,我们的产能、产量和销量都位居国内第一。
我们的新工厂围绕希腊酸奶进行设计,采用模块化建设,分为大产线和小产线两部分,各板块之间相互连通,这使我们也可以灵活生产出与市场上不同的产品,不受工艺限制。
在工厂设计阶段,工程公司会详细询问具体产品和工艺细节,但当时我并没明确的答案,仅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因此,我们在建设时预留了多种可能性,虽然这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工厂的灵活性和高端化,我们不惜成本,优先选择行业内最好的设备和零部件。经过2023年的三期建设,我们基本完成了产能的升级。
从公司创立之初,我们的产品就通过与用户的共创慢慢地发展起来。2020年9月,我们的工厂开始试生产。每次试生产都会产出大量产品,一次中试的产量甚至超过了一万杯。这些高蛋白、口感丝滑、美味的产品,由于工厂是围绕希腊酸奶设计的,风味非常好,但当时我们面临一个选择难题:究竟哪种配方最好?当时我们有9套配方,涉及不同厂家的菌种方案和不同蛋白含量的方案。为了确定最佳方案,咱们进行了大量的用户共创活动。
我们在北京免费向各个社团发放酸奶,只要报名并填写地址,就能收到我们的产品,并给我们反馈。通过大量测试,我们最终选定了现在吾岛希腊酸奶的基本风味。用户反馈是产品优化的关键,他们是我们最好的产品经理。
在工厂运营中,为满足客户哪怕是最小的需求,我们不惜投入巨大。以产品生产日期为例,我们率先在盖膜上标注了推荐使用时间,方便客户查看,这一举措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好评。新的国标也将这种标识方式作为强制要求。此外,为了方便客户查找生产日期,我们计划在年底前实现杯身上的精准定位打印。这些改进都是基于客户的真实反馈,每一个需求我们都投入大量资源去实现。
在创新方面,我们今年推出了一款名为“美拉德”的创新产品。这种棕色希腊酸奶是全球首创,灵感来源于我走访世界各地时发现的一种棕奶酪。得益于工厂的模块化设计,我们从一开始就预留了褐变工艺。具体来说,牛奶脱脂后经过长时间褐变,变成脱脂牛奶,再发酵成脱脂酸奶,最后通过乳清分离机滤掉乳清,得到褐色希腊酸奶。这款酸奶口感丝滑香浓,带有淡淡的坚果味,我个人非常喜欢。
虽然这种小众产品未必会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但我认为,中国在乳品行业的创新应该有自己的声音,这是我们很自豪的一款产品,目前已经上市。它的特点包括三倍高蛋白、0乳糖、0蔗糖、0代糖,同时融合了焦香风味。如果大家感兴趣,一定要尝尝,非常美味。
我手中这款产品尚未上市,各位可能是行业内首批见到它的。这是一款饮用型希腊酸奶。通常希腊酸奶被认为是浓稠、勺吃型的,我们的广告也强调“倒杯不洒”,但这款产品打破了这一传统。为了方便用户快速补充蛋白质,同时提供更好的口感,我们投入研发了这款新产品。
在通用定义中,希腊酸奶一定要通过滤乳清技术实现高蛋白。尽管行业内一些希腊酸奶采用膜过滤或前浓缩等工艺,但我们公司从始至终坚持滤乳清工艺。这款饮用型希腊酸奶经过脱脂牛乳发酵后,通过滤乳清工艺去除乳清,再经过APV无菌均质机处理,使其口感细腻、丝滑、流畅,适合饮用。
与传统饮用型酸奶相比,这款希腊酸奶的口感截然不同。传统饮用型酸奶口感偏水,因为干物质含量低,而这款希腊酸奶每百毫升含有7克高蛋白,口感结实细密,非常美味。它很适合小朋友或有蛋白质需求的人群,能提供很好的蛋白质补充。
关于乳基深加工,其实行业内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在吾岛,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进行这种深加工,但这种加工程度在我看来其实还比较浅。大多数乳品厂通常不会对原料进行太多调整,但我们会进行更深入的处理,将牛奶分解为乳清、酪蛋白和稀奶油,然后再进行进一步加工。与传统产品相比,我们所做的这些可以被称为“深加工”。
在工厂建设方面,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我们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在灌装设备方面,我们的最低标准是超洁净级别。在乳品行业,大家都知道传统的酸奶因为其酸性特性,通常使用洁净型设备就足够了。但我们的工厂里,即使是最低标准也是超洁净,甚至有些设备达到了无菌级别。我们有两台设备,一台是无菌的,另一台是超洁净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我们的产品在超市货架上价格相比来说较高,主要因为其高蛋白含量使得成本和价值都比较高。我们从始至终强调,高端并不是一种阶级划分,而是为追求极致的人提供一种确定性。在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中,高端需求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充分满足,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都更倾向于满足大众化的需求。
以前,清洁配方、高蛋白的产品在市场上相对较少。我们进入这一领域后,一直专注于这一细分市场。我们将中国城市划分为60个重点城市,并在这60个城市中进一步聚焦于10%的人口,大约5000万人。我们的产品就是围绕这5000万有特定需求的消费者设计的,他们追求更干净的配方、更高的蛋白含量以及更好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因此,我们在原料选择、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采购上都不做任何妥协,只追求最高品质。
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客户的问题。好的产品最终会被市场接受。在市场推广的初期,许多客户会觉得我们的产品价格较高,但一旦尝试过我们的产品,他们就会认识到其品质确实出色。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与其他希腊酸奶不一样,我们实际上也做了很多解释。我们的产品在工艺上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工厂的设计理念也是围绕希腊酸奶的特点展开的,在所有设计细节上都不做任何妥协。这使得我们公司的希腊酸奶能达到极致的口感。
关于我们的未来,我们立志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我们专注于细分市场,深耕特定领域,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产品,稳步发展。乳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长期的增长潜力。尽管行业巨头规模庞大,但我们作为一家小公司,专注于细分赛道和产品,能够跨越经济周期,免受大环境波动的影响,同时推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
我们将继续在工厂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制上投入,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健康、美味和便捷的需求。我们始终相信,好的产品最终会被市场接受,而持续的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在开发勺吃型希腊酸奶时,我们在选择搭配的坚果和燕麦时遇到了难题。尽管市场上有许多坚果和燕麦烘焙供应商,但他们的产品都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酥脆口感。因此,我们在工厂车间内划出一块几百平方米的区域,建立了自己的小型坚果烘焙和燕麦加工车间,专门制作坚果、燕麦和椰子脆等小料,并将它们包装成小袋,搭配在我们的酸奶中。
这个板块我们基本上没有盈利,甚至每年在坚果燕麦包上略有亏损,但它为我们的主打产品——希腊酸奶带来了正向的销售增长。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值得的。今年,我们将这样的产品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推出,并单独销售。目前,燕麦坚果包的销售增长非常迅速,原本作为附属产品的它,如今已成为公司增长的主力产品。通过工厂的创新和投入,我们解决了产品的确定性问题,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
提问:王总您好,我本身也是邯郸人,之前我妈妈也在康诺送过牛奶。我们公司是做蓝莓整个产业链的,包括蓝莓汁、蓝莓原浆等产品。现在我们在建设自己的工厂,希望尽可能多地向市场提供蓝莓相关这类的产品。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得知一个现实问题:你想提供更多产品,生产线就不可避免会有冗余。比如蓝莓清汁和浊汁就需要不同的设备,这就会大幅度提升成本。
我的问题是,您在建厂过程中是如何平衡产品多样化与产能冗余、成本之间的关系的?
王炜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做工厂的都知道。我们刚开始做希腊酸奶的时候,其实生产量非常小。一周只生产一次,一次可能也就一吨、两吨。但我们的设备,一天能处理100吨的原奶。那怎么办?只能熬着,等市场慢慢起来。但我们很坚信这款产品是好的,是市场稀缺的,是被消费者需要的。你要相信只要你做得比别人好,是有本质区别的,那坚持到底一定会有效果。市场不会辜负好产品。
所以我也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心得,就是:你要“小步快走”,不要一上来就想把工厂建得很大。我们的工厂,从2020年开始投产到现在,五年时间我每年都在往里面投入、在扩建。当时我们主车间24000多平米,但投产的时候只用了大概1/3的空间,预留了大量空间——因我们也不知道以后市场会怎么发展。先做出产品,卖到市场上去。市场有了反馈,我们再根据增长方向来“添设备”,比如这个品类增长了,我就加这个设备;那个品类起来了,我就扩那条线。这样能最大限度保持工厂的设备利用率和资金效率。
所以我建议你们也是这样,不要一开始追求“全品类覆盖”,而是先聚焦一个你真正能做好的蓝莓产品,跑通了再逐步扩展。设备的冗余是能够最终靠“时间换空间”逐步填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