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乳业赛道的“寒冬”似乎还没有显著改善的迹象。市场环境变化、原奶供给过剩、需求没有到达预期……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赛道内的每一位成员。“牛奶卖不动了。”似乎成为大家这一年来一致的感想。
《FT食品乳业网》共整理汇总了28家A股/H股上市乳企发布的2024年年度财报,不妨让我们来共同关注。
按营业收入来看,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和光明乳业依旧是赛道“前三甲”,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58亿元、886.7亿元和242.8亿元。不过三位龙头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均同比有所下滑,伊利股份更是自199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降的情况。
同时,光明乳业与目前位于第四、第五位置的中国飞鹤、优然牧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飞鹤重回200亿规模,优然牧业首次突破200亿大关,某些特定的程度也是当下乳业产业链供需错配、消费重心发生明显的变化的缩影。
仅有三分之一的的乳企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仅原生态牧业增幅超过10%;澳优和李子园实现不超过1%的微增;皇氏集团和品渥食品的跌幅超过20%。
按归母净利润来看,8家乳企同比增利,贝因美、原生态牧业和品渥食品的同比增幅超100%;现代牧业、H&H国际控股、澳亚集团、中国圣牧、皇氏集团、均瑶健康、骑士乳业、庄园牧场和麦趣尔业绩下滑严重,同比跌幅超100%。
其中,优然牧业、现代牧业等共计11家乳企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以主体业务为养殖业的乳企为主。
2022年起国内原奶价格不断下行,至今仍未有明显的回升趋势。依照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披露的最新调度情况,今年2月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仅为3.2元/公斤,而完全生产成本高达3.45元/公斤,行业亏损面超过90%。国内原奶日均过剩量达1.1万吨,虽比去年会降低,但去产能任务依旧严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预测称:“2025年尤其是上半年,奶价继续下探的概率较大,价格大概率呈下行趋势,但下半年奶源供给情况有望好于2024年同期,具体恢复进度需要取决于上半年奶牛减栏数量以及全国居民消费恢复情况。”
报告期内,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80亿元,稳居亚洲第一,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达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
其中,液体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0.03亿元,稳居行业第一,高端低温白奶营收同比增幅超30%;冷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21亿元,连续30年领跑行业,报告期内实现盈利收入、市场占有率“双第一”,巧乐兹、甄稀等品牌表现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伊利重点布局和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奶粉业务逆势爆发,实现盈利收入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奶粉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
报告期内,中国飞鹤实现营业总收入207.5亿元,同比增长6.23%;归属纯利润是35.7亿元,同比增长5.31%。
2024年中国飞鹤继续深度挖掘婴配粉核心业务,助推总收入重回200亿元规模,报告期内实现产品收益同比增加6.6%至190.62亿元,占总收益的九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飞鹤于报告期内取得了加拿大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并实现投产,极大的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
首战告捷后,中国飞鹤还盯上了更多国际市场。今年3月,飞鹤冷友斌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计划6月进驻菲律宾市场,紧接着拓展至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将定位中高端市场。
报告期内,新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06.7亿元,同比略减2.93%,不过好在依旧稳住了百亿大盘;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4.8%至5.38亿元。
2024年是公司实施“新五年战略规划”的第二年,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新乳业坚持“鲜立方战略”,聚焦核心品类发展。报告期内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均取得中高个位数增长,低温品类占比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李子园实现营业总收入14.15亿元,同比略增0.225%;归属净利润同比减少5.55%至2.24亿元。
一直以来,李子园都是众多购买的人共同的童年回忆,当年“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园”的广告语更是红遍大江南北。报告期内,李子园还斥资找来了首位品牌代言人,并依托其影响力,助力公司电商渠道收入猛增90.46%至0.76亿元。
只是李子园自己也意识到,如果想要寻觅更大的市场,光靠甜牛奶饮料大单品可不行。2024年一来,李子园接连入局AD钙奶、维生素功能饮料、玉米汁饮料等多个细分赛道,在不远的将来有望撬动更多新增量。